文 | Bale
据iBrandi品创不完全汇总,2024年3月 ,新支出市场共发生18起投融资事情 ,金额约为9.91亿元 。
环比2024年2月的12起 ,3.36亿人民币,数目涨幅为50% ,金额涨幅为191.96%。
同比2023年3月的37起,50亿人民币,数目跌幅为51.35%,AVA爱华外汇平台金额跌幅为80.38%。
融资轮次方面,除1起方针融资外 ,11起发生在天使轮/种子轮阶段,剩余6起则发生在A轮阶段。
融资金额方面 ,千万级最多 ,完成9起 ,其次为百万级,完成6起 。
3月共出现3起亿级项目 ,分别为完成预制菜品牌「联舌工坊」、蛋鸡养殖及蛋制品公司「正大蛋业」与支出级AR品牌「雷鸟创新」 。
相较于2月过节的“冷寂”,3月的投融资市场得到了一些有限的“回温”。
具体到3月投融资现状,食品、饮品分别完成5起融资,其中食品有两起亿级融资;饮品方面新茶饮 、咖啡各两起 ,另外一起则是一家米酒品牌「双塔米酿」 。
其中 ,唯一值得留意的是在争议中披露完成新一轮方针融资的「满记甜品」。
在披露本次融资之前 ,众汇外汇平台满记甜品一直在被负面资讯包围。事实上,无论是多地撤店,还是会员卡充值余额退款难题 ,背后映射的,都是“甜品店”在支出市场的举步维艰。
满记甜品也不是没尝试过自救,2022年5月 ,满记甜品和新锐奶茶品牌小满茶田合并,希望通过成熟品牌与新锐品牌的结合 ,走出一个新满记。彼时 ,小满茶田创始人刘子正曾表示,新满记将打造甜品“零食化”、“礼品化” 、“全日化”,并计划开设旗舰店。
但现实并非如此,两年过去,不仅所谓的旗舰店从未出现,本希望是一场“强强联合”的联姻,现在双方都有些自顾不暇了。
截至发稿前 ,据窄门餐眼呈现,满记甜品现存门店207家 ,而小满茶田门店仅剩1家。
究其原因 ,一方面 ,在竞争激烈的新茶饮赛道,小满茶田本竞争力本就不强;另一方面,对于满记甜品来讲 ,随着读者愈发重视卫生,这个“甜”字不仅失去了吸引力,甚至还可能是在劝退支出者,再加之新茶饮品牌也在不断侵蚀着港式甜品市场 。
比如,杨枝甘露、白雪黑糯米甜甜……这些曾是Exness外汇平台满记甜品的招牌产品,但现如今 ,其可以出现在奶茶杯中 ,成为新茶饮品牌的招牌产品 。
对于满记甜品来说 ,如果不想步许留仙的后尘,从产品创新到品牌识别,需要思考的难题还有很多 。
除了投融资,3月的支出市场 ,还两个关键词 :茶百道、财报 。
继2023年8月15日、2024年2月23日先后两次递表后 ,茶百道终于通过港交所聆讯 ,“连锁新茶饮第二股”之争也就此落下帷幕。
一年销售奶茶超10亿杯 ,门店数目高达7927家 ,估值近180亿元 ,这是茶百道交出的成绩单 。但就像《通过港交所聆讯 ,180亿估值的茶百道》一文中解读的那样,光鲜背后 ,茶百道需要处理的难题还有很多——高度依赖加盟模式 ,一方面对于茶百道的门店运维是一种考验 ,稍有不慎 ,品牌形象就会受到作用,月中的315被爆食安难题就是案例之一;另一方面 ,高速扩张高度依赖加盟商 ,这也引发了其营收架构极为单一。
显然,对于茶百道来说,上市不是终点,而是一个新的开展。
3月同样也是财报季 ,只不过,通过梳理各大公司财报,尤其是餐饮公司财报 ,一个现实是:支出的人确实都回来了,但是支出力真的没回来。
饮品方面,奈雪的茶、海伦司先后于3月底发布财报 ,好的一面是,两者都实现了上市以来的第一次年度盈利 ,只不过,扭亏为盈的背面,靠的不是支出力 ,而是公司自身的节衣缩食,降本增效 。
奈雪的茶 ,2023年平均销售销售金额从34.3下降到29.6,其单店日均订单量也从348.2下滑至344.3单;与之相对的是自身成本的降低——人力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从23.5%下降到20.3% ,租金比重从15.5%下降到了14.5%,外卖费用的比重从9.4%下降到8.2%。
最后门店经营利润率从11.9%提高到17.7% 。
海伦司 更是“断臂求生”。关了近400家直营门店、人力成本降幅高达70.2%……如此收缩之下 ,才得以扭亏为盈。
支出者虽然回来了 ,但是支出力似乎不如我们预想的那样好。当下的支出市场 ,支出者对于费用的敏感程度不言而喻 ,是质价比时代 ,但其实也有点极致性价比时代的意味 。
1、该融资数据由「iBrandi品创」不完全汇总,由于新支出涉及面较广 ,故可能存在汇总遗漏现状;
2、融资时间以资讯披露时间计算;
3、数据出处 :36氪 、IT桔子等网络数据及品牌投稿 ,由iBrandi品创归纳制图,图像及数据引用需写明出处。
4、对于向市场曝光金额的融资,计算中用实际数字。对于没有曝光的金额融资,部分融资额数据为估算值,计算方法如下:模糊金额应对 :数十万=50万;数百万=300万;数千万=3000万;亿元及以上=10000万;千万级=1000万;百万级=100万。